行业知识详情

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理论与实际

发布时间:2019-09-12

1明确设计概念

1.1安全出口与疏散出口

很多建筑设计人员对此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经常有“房间的安全出口”“走道的安全出口”“建筑物的安全出口”等说法,似乎只要是门,就是安全出口,对于消防来说,这都是不严谨的,具体来说,区分如下:安全出口:规范定义为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楼梯间和室外楼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内外安全区域的出口。疏散出口:包括安全出口和疏散门。

建筑设计中主要指的是疏散门,即设置在建筑物内各房间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门。这样看来,一般设计中,房间门应为疏散门,走道上的门除安全出口外也都应为疏散门。即安全出口是针对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而疏散出口(主要指疏散门)则是针对房间。

1.2安全区域

安全区域分为室内安全区域与室外安全区域。室内安全区域:包括符合规范规定的避难层、避难走道等。室外安全区域:包括室外地面、符合疏散要求并具有直接到达地面设施的上人屋面、平台以及符合规范第6.6.4条要求的天桥、连廊等。在了解以上内容后,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的理论与实际情况。

2工程实例与分析

2.1实例一

一栋沿街二层商业楼,每层一个防火分区,面积720m2(12m×60m),内部并排划分为五间(每层12m×12m)小商铺,每间商铺上下两层连通,要求为其设计安全疏散。在前几年的工程实践中,很多设计人员在做类似项目时,均采用了每间商铺首层前后各开一门,上下两层通过一部封闭楼梯间连接,在二层相邻的商铺隔墙上开门借用疏散的方式,而这种方式是错误的。关键在于二层,都是独立的房间,仅有一部楼梯间通往一层,还需要设置一个疏散口,很多设计人员将规范的借用疏散用在了这里,从理论到实践都不对。

首先,理论上借用疏散是指防火分区之间满足一定条件下的借用,是针对安全出口,而不是房间疏散门。本例中作为防火分区内部的一个独立房间本应将两扇疏散门设置于直接通向疏散走道或疏散楼梯的位置,而不是通往旁边的商铺。其次,实践中这种方式也是不可取的,相邻的两间商铺在实际生活中无论从管理还是使用,都不允许有这样一扇门通往隔壁房间。即使真安装了门,为了防盗,平时一定是锁住的,出现紧急情况时根本无法开启,门的存在还直接影响了商铺墙面的利用率,从建筑功能设计上也是不适宜的。现在的设计方式为:每间商铺首层前后开门,二层沿楼通长做连廊作为疏散走道(连廊有两个通往首层室外的安全出口),将每间商铺联系起来,各商铺在二层对连廊开门。这种安全疏散方式从理论到实际都满足规范与设计要求。本例中不合理的消防疏散源于设计人员没有熟悉规范的要求,也疏忽了现实使用中的各种情况,应多学习实践,提高业务水平。

2.2实例二

一栋30层高层住宅,两个单元,各单元每层两户,要求为其设计安全疏散。这是标准的一梯两户单元式住宅设计,现在比较成熟的设计方式是:楼梯采用剪刀梯,两户的户门(疏散门)全部开向其中一部楼梯与消防电梯的合用前室,另外一部楼梯两侧邻住户的阳台(阳台兼作前室),阳台上开设住户的另外一个安全出口。理论上这种设计方式还是满足规范要求的,每个单元(每个防火分区)每层每户两个安全出口,且满足设置安全出口的条件,但是这也引起了一些异议,主要来自特定情况下的紧急疏散。

实践中,每户虽然都有两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但是隐患在于这两个安全出口是通过住宅户内连通的,即住户从任一安全出口出来,无论上下楼,到达的位置是合用前室还是独立前室,均是在同一部楼梯的安全系统内,想要进入另外一部楼梯,就必须要穿越某一住户的户内才能实现。假设:某小区由于疏于管理,高层住宅剪刀楼梯间被部分住户放置了长期无用物品,其中一部楼梯内不慎着火,电梯停运,住户开始疏散,部分人员在疏散时由于情况不明,下楼途中发现选择的逃生楼梯出现火情,急忙想要进入另外一部楼梯时,设计隐患暴露出来:要么敲开其他楼层住户的门,通过别人户内前往另外一部楼梯;要么跑回自己家中,通过另外一扇疏散门逃生。

无论哪种方式,都会耽误宝贵的时间。此例的争议在于消防设计在实践中的可靠性。无论从理论到实际,上述安全疏散设计本应都是可行、可靠的,但是前面的假设也并不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设计人员疏忽了一个现实状况:现在的物业管理企业水平参差不齐,大量疏于管理的小区,由于住户没有更多的存储空间,一时图方便,家中暂时不用的物品置于楼梯间或是前室,部分用户为了家中整洁,鞋箱都在户门外,其中不乏可燃物。前室与楼梯间本应是逃生通道,均采取了防烟措施,防止烟气进入,但将可燃物置入其中,就失去了意义,本来相对安全的区域直接变成危险区域。有些设计人员会说:那是管理问题,不是设计问题。诚然,规范作为基础设计文件,已经考虑了多种设计条件与要求,但是并不能涵盖全部实例。本例中的安全疏散设计,理论上满足规范要求,但并不代表就能应对现实条件下各种消防疏散的情形,况且两个安全出口切换时需要经过住宅户内,本身也不适宜,在特定条件下会凸显危险性,应引起设计人员的警觉,进一步完善消防安全疏散设计,而不是将责任推于日常管理。

2.3实例三

一栋30层高层住宅,一个单元,每层四户,安全疏散设计为每两户通往一个由一部防烟楼梯间和一个消防电梯组成的交通核,户门全部开向合用前室,两个交通核之间通过开敞连廊将前室连接起来。提出这个实例是因为最近这种设计形式很多,但也是争议最大的一种类型。理论上,该设计满足规范要求的每个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但是,争议同样来自实际疏散。因为在生活中,每个交通核对应的住户在前往另外一个交通核(安全出口)时,必须都要先经过自身区域的合用前室,通过连廊,才能到达另一边。

隐患在于,合用前室由于采用了防火门与排烟措施,相对来说是楼内的一个安全区域,在一切设备与环境因素正常的情况下,安全疏散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出现意外情况,这个安全区域产生险情,对于一个没有经验的普通居民来说,不可能再通过这里前往另外一个安全出口。有些设计人员认为满足规范要求,措施到位,保证合用前室的安全就没问题了。可是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因素是不可控的,规范的本意是每户都能有两个安全出口,在其中一个不可用时,能通过其他通道前往另外一个及时逃生。本例中自身的安全区域失效了,里面出现险情时,多数情况下是无法离开的。

3结语

综合上述三个实例分析,可以看出,建筑安全疏散设计不仅应从理论上满足相关规范要求,还要结合多种社会、生活因素充分考虑设计的安全、可靠与可实施性。作为建筑设计人员更应提升自身能力,考虑可能的潜在因素,站在生活环境的实际角度查看自己的方案图纸,尽量减少各种意外情况造成的不利影响,这是一个合格的设计人员应具有的品质与责任。

建筑业查询服务
  • 建筑业查询服务
  • 行业资讯
  • 企业介绍
  • 行业知识
  • 奖项介绍
在线咨询 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