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知识详情

绿色环保装修工程施工过程的考虑因素

发布时间:2024-02-2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装修成为一个大众关注的焦点。如何实现绿色环保装修?怎样保证公共场所的环境安全?施工方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杜绝装修污染带来的伤害,成为装修工程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绿色环保装修工程施工需考虑的主要因素

(1)本着实用原则

装修设计、施工越复杂,各种功能空间和造型越多,工程量也就越大,使用的主材和辅材就越多。因此,房屋装饰装修,应遵循简洁、实用原则,尽可能删除不必要的吊顶、墙面造型,简化门框、窗框,室内装修应力求简洁,不要过于复杂。因为即使全都使用合格的装修材料,用量一多就会造成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超标。

(2)选用达标的装修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应选用A类材料,人造木板及饰面人造木板选用E1类。其他材料如涂料、胶粘剂的含量应符合国标《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十项标准的规定。

(3)控制各种材料的用量

应考虑少用易造成室内环境污染的、特别是污染严重的材料,如胶粘剂、夹层板、细木工板和人造木板,应尽量少用贴面工艺及油漆工艺,可以多选用比较自然的大理石、玻璃砖、玻璃、镜面或者实木等材料。

(4)通风

一旦开始装修,室内的污染物总是难免的,只是含量的高低问题。因此设计时,尽量使各个角落都能进入新鲜空气,降低室内环境中污染物,也可减少呼吸道疾病及空调病的发生机会,尽量通过设计把室内做得如室外一般。可以设计一些推拉门、屏风等装饰,既优化室内环境,又有利于住户保暖与通风,做到通风装饰两相宜。

(5)适当摆放植物

在室内适当摆放一些植物,不仅可以吸收室内有害物质。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给人一种深居自然的环境中的轻松和谐,而且可以烘托清新自然的生态氛围,陶冶生活情趣,提高文化品味,让使用者感知自然材质,回归原始和自然。

(6)采用样板房方法

对于多次重复使用同一设计的情况,应先做样板房装修,然后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室内空气中氡、甲醛、氨、苯和总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如果检测结果符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规定,则可以进行其他所有房屋的批量装修施工。否则,应根据超标的污染物及其超标程度修改装修设计方案。

二、选用绿色环保装饰材料的方法

(1)识别优劣装修材料

常用的装饰材料中很多无机材料和金属材料如木龙骨、轻钢龙骨及配件等,这些材料不会导致环境污染,损害人体健康,安全消费者可放心使用。易产生室内环境污染的材料在装饰装修材料中,人造木板、饰面人造木板包括夹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刨花板等、胶粘剂、内墙涂料、水性处理剂、溶剂型涂料油漆、墙纸、水泥外加剂、地毯、地毯胶、地毯垫、聚氯乙烯卷材地板等,以及木器家具都会造成室内环境的化学污染。而石材、砖或砌块、水泥、石灰、地砖、面砖、台盆、坐便器等易造成室内放射性污染,土壤、地下水、天然气等也可能造成室内放射性污染。

(2)装饰材料的采购

材料的采购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采购时应充分了解生产商或供应商的情况,采购来的材料是否是正规厂家生产的,应有有效的有害物质含量或其释放量的检测报告,并符合相关规定。其中无机非金属材料如天然石材、陶瓷制品的要有放射性检测报告,人造木板和饰面人造木板应有甲醛释放量的检测报告,水性涂料、水性胶粘剂和水性处理剂应有游离甲醛及总挥发性有机物TVOT含量的检测报告,溶剂型涂料、溶剂型胶粘剂应有苯、TVOT及游离甲苯二异氰酸脂TDT(聚氨脂类)含量的检测报告。甲方作为管理者,要严格审查这些装修材料的各项检验报告。在采购装饰材料时需要注意:一是要了解有关资料和知识,货比三家,理智分析比较;二是要认真检查产品质量,要选用国家环境标志认证产品。不要迷信所谓的营销概念,防止以次充好。

三 绿色环保装饰的施工技术探讨

(1)对易造成室内环境污染的关键材料,在使用前要采样检测。可委托有关检测单位对胶粘剂、人造木板、水性涂料、油漆等关键材料检测游离甲醛或甲醛释放量的检测。(2)要严格按照装修设计进行施工,不要因为粘结强度问题而过多地使用游离甲醛量高的胶粘剂。另外,施工人员要经过必要的培训,施工操作要熟练。(3)在使用绿色环保建材的同时,在施工过程之中还要始终保持室内空气的畅通,及时散发有害气体,同时对于建筑垃圾进行妥善分类处理,保证施工过程之中不会对施工人员健康和环境产生影响。(4)要采用正确的装修工艺和工序,比如板材在切割之后,及时进行封边处理;最大程度上降低有害气体的释放;人造木板产品刷油要完全,最好不漏刷;局部装修结束及时进行污染防治,不要在复合地板下铺装细木工板等。(5)应多采用装配式施工,尽量减少避免现场作业,减少灰尘、垃圾、噪音和大量的现场油漆、粘合等工作,以降低室内有害物质对空气污染。

建筑业查询服务
  • 建筑业查询服务
  • 行业资讯
  • 企业介绍
  • 行业知识
  • 奖项介绍
在线咨询 免费试用